2015上海車展上,中國重汽展臺由9大金剛坐鎮(zhèn)、15位零部件守衛(wèi),這洶涌氣勢儼然是要稱霸3號館。再看,全氣囊的汕德卡·SITRAK、全系列國五動力、全國保有量最多的AMTHOWO重卡……,這些產品證實了中國重汽已實現(xiàn)“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的優(yōu)勢。回顧過往車展,這一次,中國重汽從產品到技術都是NO.1。
這強大陣容依托德國曼領先的技術支撐,中國重汽集團公司總經理蔡東表示:"曼技術發(fā)動機是個好東西,我們用曼技術的產品PK,一PK就會贏。"那么,中國重汽如何用曼技術產品打雷并獲勝的呢?
轉化曼技術為重汽所用技術領跑
2015一季度整卡車市場遭遇了近幾年罕見的寒潮,整個重卡行業(yè)下降幅度超過30%。就中國重汽而言,不僅實現(xiàn)了一季度降幅最低穩(wěn)增長而且獲得約4.6萬輛整車產銷,2.7萬重卡的這一好成績。中國重汽集團公司總經理蔡東告訴中國卡車網(wǎng):"第一季度市場幸虧有曼技術產品,不然我們的日子會很難過。"
在第一季度中,T7牽引車月銷量在1500輛、T5平臺月銷量為1200輛、C7產品月銷量200輛左右。中國重汽的T7已經進入香港市場,C7在臺灣每個月的銷量達百臺??梢?,中國重汽已成功將曼技術轉化、為重汽所用。
中國重汽產品贏得市場認可的關鍵在于領先的曼技術引入、消化與吸收及轉化。自從德國曼與中國重汽鑒定合作協(xié)議,曼公司將最先進的TGA平臺發(fā)動機、車橋、車架等全套技術輸送給中國重汽。特別是對曼D20/D26發(fā)動機消化吸收,重汽國產化的MC系列發(fā)動機關鍵的5C件(缸體、缸蓋、曲軸、連桿、凸輪軸)及齒輪等全部自制,自制件加工和整機裝配采用了曼歐洲原設備商的先進生產線。
不僅是設備,中國重汽從人員、生產線、檢測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保障產品品質與德國曼一致性。對此,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副總裁努林格認可的說道:"在產品一致性中,中國重汽做得非常好。我們很難想象在中國還能找到比中國重汽更好的合作伙伴!"。
上海車展上,MC540大馬力、全系列國五發(fā)動機,證實了中國重汽憑借先進技術走在行業(yè)發(fā)展的最前沿。
前瞻性產品布局拓寬市場
除了德國曼領先的技術支撐,重汽前瞻性的市場布局、豐富的產品體系,讓中國重汽逃出了守著自卸卡車市場的苦日子,有資格、有實力進入潛力巨大的物流市場,并能夠在更多細分市場突破并獲得成功。
就中國重汽的發(fā)動機產品而言,重汽發(fā)動機產品包含5l、7L、11L及13L,還將繼續(xù)拓展。不同發(fā)動機產品匹配不同市場定位的品系,這樣擺脫了用一個系列發(fā)動機匹配所有產品的問題。如,5L和7L發(fā)動機供應C5、T5、及部分新斯太爾、豪瀚,而11L和13L發(fā)動機僅供給汕德卡·SITRAK與豪沃T。多動力、多馬力發(fā)動機,中國重汽產產品體系更細分、更專業(yè),產品性能發(fā)揮最大化。
中國重汽憑借快速的市場反應推出的產品,贏得參與更多市場競爭的機會。
中國重汽11氣囊國五牽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