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動系統與行車安全密切相關,其要完成車輛減速、停車、泊車等重要功能。所以它效能的可靠性直接影響駕駛的安全。
制動系統的軟肋:
1.制動性能衰退:
一般我們采用的制動方法包括腳制動和發(fā)動機制動,腳制動就是指利用腳剎制動,發(fā)動機制動是指利用發(fā)動機的轉動阻力制動車輛。發(fā)動機制動中的轉動阻力是由壓縮氣缸中的空氣、運動部件之間的摩擦所形成。在同一車速下,擋位越低曲軸轉動越快,則曲軸的轉動阻力隨之增強。所以發(fā)動機制動力隨檔位的降低而增強。
長距離下坡行駛時,如果一直使用腳制動器(不用發(fā)動機制動),由于摩擦的熱量,制動襯片表面的摩擦系數(物體對滑動的阻力數值,系數越高,則阻力越大)會急劇下降。即使用力踩下制動踏板,制動器產生的制動力也較小。
2.汽阻:
汽阻指的是制動器管路中的制動液達到沸點而產生氣泡的情況。在很長的下坡路上,如果不使用發(fā)動機制動,而一直使用腳制動器,制動鼓或制動襯片便會由于摩擦而變得很熱。由于氣體易于壓縮,踩下制動踏板所產生的壓力,首先用于壓縮氣體,結果使制動效率降低。
制動系統的硬件配置:
1.串聯式制動總泵:
串聯式制動總泵用于操縱分路式液壓系統,該總泵的特殊設計結構使其可以在一條管路發(fā)生故障時,另一條管路仍可運作,以提供至少可用于停車的制動力。這是車輛上最重要的安全設備之一。
2.比例分配閥:
比例分配閥的作用就是就是從技術上使后輪的實際液壓曲線盡量接近理想液壓曲線,防止后輪先于前輪抱死而側滑。制動力由輪胎與路面的摩擦產生,隨車輪所承受的載荷的增大而增大。車輛制動時,重心由于慣性要向前移動(尤其是前輪驅動的車)。致使前輪的載荷增加,后輪的載荷減少。所以前、后輪所能產生的制動力也會以相同趨勢變化。如果在前后輪上施加同樣的制動力,載荷較輕的后輪會過早抱死產生打滑。輪胎打滑時,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會變得極小。輪胎也不能保持與地面的充分接觸。此時就可能出現橫向擺尾的現象,其后果非常危險。
必須使后輪的制動力低于前輪,以防止后輪過早抱死。比例分配閥的作用就是自動減低由制動總泵輸至后輪制動分泵的液壓,其減低幅度與踩踏板的力成正比。
3.用盤式制動器取代鼓式制動器:
盤式制動器穩(wěn)定性更好,其具有散熱性能好、結構簡單、浸水后效能恢復快、無需調整制動間隙等優(yōu)點,目前汽車多采用前后四剎車盤式制動系統。
確保制動性能達標:
1.制動力要足夠大
2.制動力要同時施加在四個車輪
3.任何一個車輪都不能存在制動拖滯現象
4.實施制動時不能產生過大的振動和車身抖動
5.定期更換制動液:制動液的沸點根據其質量及所含水分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別。制動液易于吸收水分,使其沸點下降。不同的車輛在用戶使用手冊中對制動液的更換周期要求不同,所以,一定要參照使用手冊的要求定期檢查更換制動液,并勿使水分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