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伏爾加汽車的各種糾結,代表了俄羅斯本土汽車難掩的痼疾。毫無疑問,金融海嘯在外部起了助推作用,從而加快了伏爾加等俄羅斯本土汽車制造商問題的暴露節(jié)奏。所以,當千瘡百孔的伏爾加汽車為生死尋找答案時,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即便現在已經被商討的方式也僅僅是一種試探性的動作。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經歷是否國有化的討論后,伏爾加汽車選擇了向相反的方向邁出了一步。2009年10月份,曾有觀點認為俄羅斯應該被政府接管,重新回到其創(chuàng)始階段的國有化狀態(tài)。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伏爾加汽車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國有化是國情所致,后來同樣是因為國情原因,它被私有化了。在這一階段,伏爾加在汽車研發(fā)與銷售方面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卻滋生了很多問題。當普京政府重新接管伏爾加汽車時,它已經處于生死階段。由于俄羅斯汽車市場的復興,伏爾加汽車才得以殘喘。而在這時,伏爾加汽車開始了與通用等跨國汽車制造商的合作。與跨國資本合作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伏爾加汽車的競爭力很難拿出明確的衡量標準,所以它最好能重新回到起步階段時的狀態(tài)。
不過,現在的伏爾加汽車并沒有選擇這條道路。在與雷諾與日產汽車經過冗長的談判后,伏爾加汽車將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了這個汽車聯盟身上。換言之,利用雷諾與日產汽車聯盟的能力,來徹底的改造伏爾加汽車。與國有化的倒退相比,跨國資本再次得以前進。
根據雷諾與日產汽車聯盟和伏爾加汽車等相關方面簽署的新合作意向書,到2015年后,其產能將達到90萬輛,基本的車型與技術均來自于雷諾與日產汽車。在資本方面,俄羅斯政府會提供相應的貸款。按照俄羅斯國有資本在伏爾加汽車中的股權,其出資將不會超出這種限制。雷諾與日產提供的車型按同樣的標準折價。只是在品牌方面,伏爾加汽車將繼續(xù)做大拉達。
在伏爾加走到破產邊緣時,俄羅斯政府方面曾希望雷諾與日產汽車注入現金,否則將縮減其在合作公司中的股份,但這并沒有獲得雷諾與日產方面的同意,它始終堅持為伏爾加汽車提供車型與技術?,F在,談判結果基本遵循了雷諾與日產的方向,而俄羅斯方面也沒有出現關于國有資本會否流失的擔憂。事情的推進基本順利。
2009年,俄羅斯汽車市場的平均跌幅超過50%,這使得其成為歐洲最大汽車市場的夢想擱淺。這只是時間意義上的延遲,并非事實性的扭轉。俄羅斯汽車市場的吸引力依舊存在。通過各種使伏爾加汽車能生存下來是迫在眉睫的選擇,尤其能為拉達品牌尋找到新的產品與技術依靠是各種拯救方案的核心。與雷諾和日產的新合作,基本滿足了這一條件。
不僅如此,俄羅斯還進一步的退出其在最大商用車制造商卡瑪中的影響力。由于這家商用車制造商與德國戴姆勒之間有密切的合作,在俄羅斯推進汽車產業(yè)調整的過程中,戴姆勒對增持其在卡瑪中的股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俄羅斯方面在獲知戴姆勒方面的信息后,也做出正面的回應,希望能借助戴姆勒的力量提升卡瑪的競爭力。
以這兩家標志性的整車制造商與跨國汽車公司的合作為代表,俄羅斯正在有計劃的退出其在企業(yè)營運中的影響力。這是在強大的外資面前務實的選擇,整合跨國汽車公司的力量為我所用,遵循行業(yè)發(fā)展的正確規(guī)律。在跨國汽車公司面前,他們的目標是明確,以整車技術與車型為主。對GDP的追求,俄羅斯汽車鼓勵有能力的跨國汽車制造商建立整車生產基地。這兩種方式之間的劃分異常明確。
在整合國際資源方面,俄羅斯政府會出面幫助他們解決更加實際的問題。比如,之前在俄聯儲銀行參與競購歐寶汽車一事上,他們希望通過交易能進一步的拯救伏爾加而非滿足普京個人的政治需求。所以,當這期交易破裂后,諸多方面都對通用汽車提出了質疑。
的確,汽車改變了世界。對于后發(fā)國家而言,選擇正確的方式發(fā)展汽車行業(yè)至關重要。歷史已經證明了那些選擇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