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年的第五天,對于中國汽車市場而言,即使再過50天,也很難露出辭舊迎新的笑容來,因為,盡管2004年汽車產量、銷量超過了2003年,同比增長都會在15%以上,但“市場低迷”如同太陽照在身上、打在地上的陰影一樣緊緊跟在雙雙增長的產銷量的背后,令2005年的汽車市場在“光”(產銷增長)與“影”(市場低迷)的映照下呈現錯位的混亂,而這種混亂肯定要在新的一年里持續(xù)很久。其中最大的陰影來自誰也說不清楚的汽車庫存。2004年汽車銷售呈現“垂直落體運動”
去年車市用“低迷”形容已經是行業(yè)的共識,查看2002年到2004年的銷售數字中不難發(fā)現,被業(yè)內人士稱為“井噴”的第一年是2002年,那一年汽車產銷的數字對比是產小于銷,這種勢頭延續(xù)到了2003年。2003年一年,汽車的產銷都是雙雙大幅度增長,其中2003年1月的銷售增長率達到了184.81%,接近200%,幾乎是同期對比銷售的兩倍。
2004年市場低迷有兩個表現最突出。
表現一,銷售增長幅度“垂直落體”。去年11月全國轎車銷售20.28萬輛,前年是19.13萬輛,同比數字增長6%??墒侵?003年11月相比2002年的11月同期增長幅度嗎?67.25%!增長幅度是2004年的10倍!盡管絕對數字增加,但從增長幅度可以看出,市場銷售在萎縮。
據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主任郭詠介紹,市場萎縮的跡象實際上從2003年底就已經初露端倪,但當時是新舊交替的時間,加上去年春節(jié)是在一月,節(jié)日銷售高峰比往年提前,掩蓋了市場低迷的景象。過了新年,廠家降價風潮又起,部分刺激了市場,這樣,直到四五月,銷售下降的趨勢才得以真正顯示出來。
表現二,“粥少僧多”,經銷商“吃不飽”。銷售增加幅度下降,意味著2004年汽車市場這口“鍋”里的“粥”不見多,可伸到鍋里搶粥的“碗”增加了。汽車經銷商數量增加,以北京為例,2003年底有不到10個汽車交易市場,不到200家專賣店,而到2004年年底一年的時間,北京地區(qū)有26家汽車交易市場,將近300家專賣店。增加的幅度遠大于汽車銷售的增長,鍋沒變大,粥不見多,可吃粥的人多了,誰能“吃得飽”?
任何現象背后都有原因,市場的背后是供求關系,2004年車市低迷的最根本原因是連續(xù)兩年的產大于銷所造成的供大于求的市場失衡。
廠家?guī)齑媸莻€謎
伴隨著銷售萎縮另一種情況也同時發(fā)生,它成為2004年市場低迷的隱患,這就是產銷增長的比例不同步。從2003年2月一直到2004年8月一年 半19個月的時間中,除去2003年的10月和12月兩個月,全國轎車每月的產量都是大于銷售量的,也就是說,從2003年直到2004年,汽車行業(yè)每個月都會有一定量的庫存積累,這種積累并沒有如實地反映在廠家公布的數字上。
根據2004年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提供的截止到11月轎車銷售數字為224.5萬輛,月均為20.3萬輛,按合理庫存的比例計算,目前全國汽車廠家手里的總庫存量不會超過30萬輛。但是由于國內企業(yè)連續(xù)兩年的產大于銷的積累,有些企業(yè)的庫存數量遠遠高出庫存合理范圍的上限,保守估計目前全國廠家的庫存至少在50萬輛,廠家為分擔自己的資金壓力和出于領導政績的考慮,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向經銷商壓庫存。來自中國轎車聯(lián)席會對國內12家汽車廠商的統(tǒng)計數字顯示,在11月幾乎都是最后兩天的銷售中,12家企業(yè)完成了全月40%的銷量。在12家主要汽車廠家中60%以上的廠家在壓經銷商大量吃庫存,有的企業(yè)月銷量的60%以上是在最后兩天實現的。11月的前三天,12家汽車廠商的銷量僅有1萬多輛,平均每天銷售3500輛,而11月最后兩天這12家企業(yè),平均每天銷售3萬多輛,在一個月內,月底和月初日銷量相差9倍。而2004年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曾經公布過1到7月份國產轎車的累計庫存超過11萬輛。而廠家的數字中是不包括商家?guī)齑娴?。有人認為現實的庫存量可能大大超過50萬輛。
經銷商庫存保守估計可賣三個半月
既然廠家有如此多的庫存,它們流到哪里了?眾所周知,在汽車經銷商的手里。按廠家的計算方法,只要車開出了廠房大門,不管是否真正賣到最終的用戶手里,都視同銷售完成。這樣,就出現了“經銷商庫存”的概念。
業(yè)內人士認為,提到“經銷商庫存”,不能只想到負面影響,應該說,“經銷商庫存”有一個合理數量范圍,超過合理范圍之外的庫存數才能產生負面影響,而在合理范圍內的庫存數量則能為經銷商和汽車生產企業(yè)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只要是汽車經銷商,都會有庫存,關鍵在于庫存數量的多與少。這與經銷商在經營過程中的兩種風險緊密相關,一是“缺貨損失”,二是“財務危機”。前者是由于廠家供貨不足,經銷商貨源緊張,無車可賣,也就不產生利潤,而經營成本依然產生,經銷商只賠不賺。后者的風險是進貨大于銷售,資金周轉期延長,車銷售不出去,不僅占用資金,反而要多支付給銀行利息,一旦貸款到期,經銷商不能如期還款,則意味著資金鏈斷開,經銷商面臨破產。兩種風險都是商家經營中努力規(guī)避的。
那么經銷商應該有多少庫存是合理的?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按中國人購車的習慣來看,通常消費者不接受預訂車輛,等兩三周之后提車的方式,而是強調買現車。這樣,國內汽車銷售企業(yè)勢必要有一定的庫存,為客戶提供選車的可能。業(yè)內普遍的計算結果,一家汽車專賣店的合理庫存應該是其月銷售數量的1.2至1.5倍。例如,一家經銷商月銷售100輛車,他的合理庫存范圍應該在120輛到150輛之間。低于120輛,會遭遇“缺貨損失”;超過150輛,則有“財務危機”。在這兩個庫存的上限和下限之間,經銷商有利潤,超過這個范圍,經銷商有風險。目前市場上總被提到“經銷商庫存”指的就是超出合理范圍的庫存數量。那么這個數量有多少呢?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國內2004年銷售排名前列的企業(yè)中,很多就是采用向經銷商壓庫存的方法完成當年的銷售任務。有的經銷商被迫“吃進”第二年一季度三個月的進貨量。據說現在北京的經銷商見面問話已經由原來的打聽銷售數字變成“擁有”多少個立交橋,含義是立交橋下的空地可以擺放車輛,經銷商在庫存量大的時候,就臨時租用立交橋下的空地放自己的庫存車。如今,經銷商的庫存開始向立交橋下“蔓延”,有的經銷商已經“擁有”四座立交橋了。按一個橋下100多輛計算,該經銷商的庫存至少在四百多輛。我們大約推斷一下,假如北京的專賣店一家只有兩個“立交橋”,北京各專賣店庫存至少在6萬輛,而根據北京前11個月轎車月均銷售數字是1.7萬輛,合理的庫存上限是2.3萬輛,現實庫存數量至少是合理庫存的2.6倍。這些多出來的庫存板上釘釘是要拖到下一年才能銷售出去,如果加上一個期限,那應該是三個半月!
庫存如何影響2005年車市
最大的影響是價格的不穩(wěn)定。如此多的庫存該怎么辦,廠家自己已經開始了行動。距離今天不過一星期的上周,也就是去年最后三天,連續(xù)有天津豐田、天津一汽和奇瑞宣布降價。即使價格最穩(wěn)定的廣州本田也開始了降價。北京市場三廂飛度下降1.7萬元,兩廂飛度下降1.5萬元。庫存的壓力由商家“痛”到了廠家,因為商家再也吃不進更多的車,廠家不得已自己“放水”。 王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