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已真正到了嚴冬季節(jié),杭城的經(jīng)銷商們還要為即將到來的“年關”而“跑量”,車價除了“降”別無他法。但讓已購車的消費者們盼星星盼月亮的汽車零配件全面降價,卻始終沒有到來。
消費者 一個車輪罩兩年價不變
趙先生在一家軟件IT公司當業(yè)務經(jīng)理,兩年前花了11萬余元購買了一輛兩廂賽歐車,由于經(jīng)常要自己開車下縣,他的車輪罩兩月之內(nèi)竟“飛”走了4個。雖說這個車輪罩不像其他汽車配件那么重要,但不裝又很難看,不得已,他一連去了4次4S店,花去了近400元,一一裝上。前幾天,趙先生右后輪的罩子又一次“飛”走了,當他打電話到4S店詢問,價格仍是兩年前的價格,87元。趙先生苦笑著說,車子兩年跌了4萬多元,就這么一個談不上技術含量的飾件價格依然如此堅挺。他也去家門口的路邊修理店問過有沒有便宜點的,店老板告訴他,25元一個,但沒有別克的標志。
事實確實如此,在消費者購買汽車之前,可供選擇的車型可以說不計其數(shù),但當他們一旦完成了購買,消費者對零配件的依賴就無法更改了。正是這種無法改變的依賴性,讓廠家根本不用去考慮零配件的競爭會像整車一樣激烈。嫌貴,那就去路邊店找“副廠”出品去!
廠商 堤內(nèi)損失堤外
補滿街都是汽車降價的消息,但很少有配件降價的消息,相反,相當一部分汽車配件還不降反漲。更有甚者,某款老三樣之一的品牌車,今年3月份以來,有1176種進口配件價格上漲,最高漲價達到了1300%。
據(jù)一名多年從事汽車維修業(yè)的內(nèi)部人士透露,汽車零件成本的水分之大,只能用“黑暗”來形容。一款轎車剛投入生產(chǎn)基本上就是組裝,零件80-90%都是進口,進口件由于關稅運費等費用的確很高,一旦國產(chǎn)化后成本將狂降。譬如,一個電磁閥進口件可以接近500元,最低最次也要200-300元,國產(chǎn)后不到100元。而一些螺栓墊片油封等看似小零件的東西相差可能會更多,國產(chǎn)件一般是進口件價格的20%-60%。某款品牌轎車的前保險杠特約維修站的報價是1800元,廠家實際進貨是200-300元。
配件 降價應有時
一輛家用轎車從購買到報廢,維修費會占到車價的1/3以上。隨著汽車整車的下降,消費者在購車時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考慮零配件價格、維修費用等用車成本。據(jù)權威部門的最新調查,已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維修費用高,汽車零配件價格不合理。
關于配件不降價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點是與消費者有直接聯(lián)系的。專家認為當整車廠感受不到來自于消費者的壓力的時候,就會缺乏下調配件價格的動力。目前國內(nèi)購買新車的用戶中第一次購車的比例占了70%左右,他們往往能對那種汽車那個款式又降了幾千元敏感,而對于車輛的零配件價格卻基本不了解。